“个人消费者”——这里我们仅讨论具有主导自身消费意愿(自主消费)并且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的(中国文化区域内的)社会个体。
*不具有消费能力的个体我们不考虑,具有间接消费能力(或非个人主导性消费)我们放在“其他”类讨论。
消费者通常被分为“理性消费者”和“非理性消费者”,从经济学角度对两者的分析方法有一定差距(通常研究理性消费者消费行为的方法较为普遍),然而从中国目前的消费市场来看,我们依然建议企业给予“非理性消费者”一定的分析权重。
消费行为和产品性质
制定市场营销策略的过程中,我们往往需要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式对市场消费者进行初级和深层的调研,获得一定数量的样本数据后,寻找产品最符合消费者需求的那些“特征”,结合企业自身情况,研发最合适的产品。这是“差异化战略”的基础步骤。
确定是“产品引导消费”还是“消费引导开发”,这并不是简单可以确定的事情,企业的战略决策人不应该对任何态度表示绝对自信,即便企业已经获得了足够多的调研信息。仅关注“产品引导消费”会容易生产出远超过客户预期的产品,容易偏离市场的基本需求,比如出现“使用者不会操作、使用者无法理解、无法接受高昂成本带来的昂贵价格”等情况;仅关注“消费引导开发”,会让企业忽视自身的发展能力,以追求资本扩张和市场份额掠夺,从而使企业失去发展平衡,最终功亏一篑。
分析过程
注意:客观对待数字、图表结果。数据结果可以是准确的,但其表达的内涵是不能通过数据结果直接体现!
产品的不同性质影响消费者行为,同时被消费者需求所约束。消费者的不同消费主张和消费能力等因素使其很容易形成社会阶层,引发群体效应,从而引导产品的性质。而每个产品对应的消费群体也是分层次的,即有仅满足个人基本需求的消费者,也有对产品未来有所期待的“超级粉丝”(粘性客户)。当我们很难通过传统的“消费者-产品”关系中缕清思路时,通过研究某个(主要细分市场对应的)消费阶层,是考察(或检验)消费者-产品性质之间关系的方式之一。
说明:“产品的消费者阶层”是根据社会主要阶层(《市场营销学》原版第 11 版 P110)所具有的不同的消费情况,作为分析“产品和消费者之间关系”的一个节点。由于个人消费者具有群体意识、易被群体思维引导(无论是非理性还是理性消费者),并且社会主要阶层的划分涵盖了“经济状况”、“教育水平”、“社会网络”、“信念态度”、“个性特征”等多种引导消费行为的因素,所以我们选择“消费者阶层”这个“社会因素”作分析列举。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可将这个节点换置成其他。
引导消费行为的因素(列举)
常见的因素类型 | 确定因素权重❶ | 定义区间划分 | 分析“理性消费者”个体行为 | 分析“非理性消费者”个体行为❹ |
---|---|---|---|---|
性别 | 60❷ | 男 女 | 男性:着重考虑技术操作灵活度; 女性:着重考虑手持和携带方便度,其次考虑样式的美观程度 | 男性:着重考虑可以使用的场合; 女性:着重考虑再出手的价格 |
年龄 | 80 | 10岁以下 10-30岁 30-65岁 65岁-80岁 80岁以上❸ | 10岁以下:同学是不是有同类品牌; 10-30:价格合理很重要; 30-65:着重考虑样式和携带方便度; 65-80:着重考虑质量; 80岁以上:着重考虑质量❻ | 10岁以下:同学是不是有同类品牌;❺ 10-30:知名度第一; 30-65:必须是自己熟知的国际大牌; 65-80:价格合理,品质保证; 80岁以上:没有特别的要求,想买就买了❽ |
受教育程度 | 30 | 高中以下 高中-硕士 硕士以上 | 高中以下:零花钱可以支付的就行,要特别多的口袋; 高中-硕士:价格合理、功能齐全; 硕士以上:如果有功能特别符合我个人需求的产品,会优先考虑 | 高中以下:好看; 高中-硕士:品牌或网红产品; 硕士以上:国际知名品牌或者五金品质第一且用料讲究❾ |
家庭环境 | 10 | 未婚(和父母同住) 已婚(夫妻同住) 同居 离异(和孩子同住) 独居 | ||
性格特征 | 30 | 外向 内敛 | ||
职业 | 固定岗位工作 非固定岗位工作 自由职业者 无业 | |||
—工作难度 | 操作型(弱) 技术型(强) 创造型(超强) | |||
—时间安排 | — | |||
收入(财富状况) | 年收入: 10万以下 10万-20万 20万-100万 100万以上 | |||
—资产状况 | 个人/家庭总资产: 100万以下 100万-1000万 1000万以上 | |||
主要的社交群体 | 工作群体 家庭群体 兴趣群体 | |||
生活方式 | 精打细算 保证生活品质 追求高品质生活 | |||
—主要消费内容 | — | |||
所在区域 | 十年内省GDP增速: 9%及以上 8%-9% 6%-8% 6%以下 | |||
…… | 权重作为参考值,或者可权重加权用于深度分析。 | 如果消费市场中非理性消费者数量巨大,加上非理性消费者的主观意识较弱、易产生群体效应,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企业特别考虑这类消费者的产品性质。 |
❷跨行业情况下,日用品和科技产品的性别权重差距较大,同一大类行业中智能手机和航拍器的性别、年龄权重差距较大。
❸大部分因素都具有非固定的划分形式,需要根据实际调研数据确定具体的区间划分。
❹我们将“没有严格按照购买者决策过程(《营销学》原版11版 P116)”进行消费的个体,划入“非理性消费者”行列进行分析。
❺非理性消费者可能也有和理性消费者一样的消费出发点。
❻具有相同消费行为的人群,我们也可以将其划分区间,主要是为了其他因素考虑,比如收入。80岁以上的人群中有收入较低人群(已无任何“创造收入的能力”),相比较65-80岁同样追求高品质的消费人群来说,消费能力较低。
❽在很多情况下,调查并不能完全获得满意的结果,比如有些人并不会特别了解自己的消费需求和消费出发点。
❾有时候,不按照理性购买决策消费的群体,也许是因为本身对产品(或产品所在行业)很专业,并不需要完整的逻辑分析进行审慎购买,也可以买到最合适自己的产品。但这一般都属于个例。
❿
引导消费行为的因素(列举)
阶层 | 比例/权重 | 理性型消费行为 | 非理性消费行为 |
---|---|---|---|
上层中的上层 | 1% | ||
较低的上层 | 2% | ||
上层中产 | 12% | ||
中产阶层 | 32% | ||
工薪阶层 | 38% | ||
上层低阶层 | 9% | ||
下层低阶层 | 7% | ||
*部分数据不一一列举。 |
中产阶层消费引导因素(列举)
因素 | 权重 | 划分 | 理性消费行为 | 非理性消费行为 |
---|---|---|---|---|
职业 | 80 | — | ||
收入 | 50 | 个人/家庭年收入: 10万以下 10万-15万 15万-20万 20万以上 | ||
受教育状况 | 20 | 国内高职及以下 国外高职及以下 国内本科 国外本科 国内硕士 国外硕士 国内博士 国外博士 国内博士以上 国外博士以上 | ||
财富状况 | — | |||
…… | *部分数据不一一列举 |
“上层中产:教授、独立商人和那些既没有家庭地位和财富的企业经理。他们相信教育,参与公共事务,并且希望得到更好的生活。
中产阶层:中等收入白领或蓝领,生活在较好的区域。他们会购买流行产品以跟上趋势。对他们来说,更好的生活意味着在一个毗邻好学校的更好的社区里拥有一套更好的房子。”
——(《市场营销学》原版第11版 P110)
有关“中国社会阶层划分”请另行查阅。
*分析消费者行为和产品性质之间关系的方法多种多样,这里我们不一一介绍,仅以此列举作为参考,供企业战略决策者理清分析思路。